为庆祝第二十个中国航海日,7月11日,航海技术学院举办航海专访活动,邀请到了四名老师与优秀毕业生共同参加此次活动。增进公众对航海职业的认同和尊重,同时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增强海洋意识,推动海洋强国的建设。
每年的7月11日,是中国航海日,用来纪念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辉煌历史。这一节日的设立,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它不断激励着我们为探索蓝色国土、建设海洋强国而作出不懈的努力。
采访内容
在采访中,另一位船长吴继才老师告诉我们:“在海上航行中,会面临多种风险,要学好专业知识才能更好的处理这些风险。”这使我们知道在航海过程中会有许多意外,但让自己具备完备的专业知识才是面对风险的最好办法。
“未来智能船舶的出现,会减轻航海人才的工作强度和压力,但需要适应环境变化,拥有更丰富的技能、能力和知识结构。”吴勇老师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我们从中得知船员在未来的趋势是智能化,并且了解了吴老师研究发明的无人智能船舶能够为船舶智能航行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有力保障。
对于现如今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的海洋污染的问题,我们邀请了巩宇涵老师,巩老师表示:“海员们每天都在大海上工作和生活,保护海洋环境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在船上应该妥善处理废弃物。”通过巩老师的解答,我们知道了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更好的学习相关知识,并学以致用。
我们邀请毕业于我校航海学院的吴云云学姐分享了她在船的工作经验与她的心路历程,使我们深深感受到她对航海事业的热爱,与一颗坚韧的内心。
为普及航海历史与传承航海精神,我们邀请了从事对年航海文化研究的冯俊英老师,为我们科普了许多航海历史,展示了人类不断探索和进取的精神,让我们对航海历史中无数航海家的智慧和勇气产生了敬意,激励着我们在未来的航海事业上不断奋进。
经过今天采访活动的深入交流与探讨,同学们对航海知识的认识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航海不仅代表着探索未知、连接世界的勇气与智慧,更是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积极进取的生动写照。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同学们共同见证了航海事业的辉煌成就,感受了航海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